朝阳,不仅是眼前所见,更是时代背景中的朝阳,是融于一城一省一国、乃至世界的朝阳。打破思维局限、拓展认知空间,在此基础上振奋精神笃行实干,这是今天的朝阳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别开生面的必经之路。
按照区委号召和要求,“长春朝阳”编辑部推出《朝阳视野》《他山石》专栏,聚焦高质量发展,立足实际放眼前沿,选取国内知名专家、专业经济刊物相关文章和各地有关经验、典型案例与大家分享。也欢迎学有所感的你,向我们推荐文章资料,与朝阳同仁一起学习,共同收获。
知与行不可分,你与朝阳同在路上!
我区坐拥长春“四大商圈”,是长春市第一商贸大区,商贸业更是我区重要经济支柱。商圈是商贸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有活力的商圈,不仅要有带动消费的基本功,还要有发展其它多维度产业的硬实力。商圈要想持续发展,需要打好哪些“牌”?
精彩观点:
1.老商圈具有文化活化优势,需要与街区的复兴配合进行,形成一定密度的文化活动,才能构成对商业区的带动。
2.借助文化活化优势,通过老故事全息化展示、老场景沉浸式体验、老文物生活化再现等方式打造沉浸式的文化环境体验,让“老商圈”焕发“新活力”。
3.众多城市正从“在城市中建公园”向“把城市变公园”转变,城市商业也凸显出与“城市公园”紧密结合的趋势。
4.引入私营主体参与到公园运营中,通过放开一定的商业设施建设限制,让企业能够从中盈利。作为交换,企业要通过对公园和周边进行修缮、开发、运营等方式部分返还收益,用于提升公园品质和魅力度。
5.城市生态也可以作为新技术、新产业的试验场、应用地,从而推动新技术更快走向消费市场。
打好更新牌,要紧抓空间与文化
老商圈早已是“无文化不商圈”,甚至很多曾经是城市的文化标签。要进一步挖掘老商圈的潜质,最为重要的,是重新认识自身“旧资源”的新价值,将他们放大,推动商圈成为消费活力中心城市新名片。
01 发挥空间密度优势
“小街区,密路网”是老商圈具有代表性的空间组织结构,这曾被认为是导致交通混乱的弊端,但这种结构正在成为老商圈的优势。
众所周知,日积月累形成的老商圈街区,不只有商业功能,还有生活功能,他们交织在密集的步行路网中,造就了老商业区的繁华。这些街巷功能共同塑造出城市独特的“烟火气”。这种烟火气正在成为稀缺资源,也是老商圈代表城市文化的优势。
02 借助文化活化优势
除了空间的密度优势,老商圈还有文化活化优势,这就需要与街区的复兴配合进行,形成一定密度的文化活动,才能构成对商业区的带动。
利用传统文化打造沉浸式的文化环境体验,也是有效的手段。随着传统文化在年轻人心中的复兴,利用文化活化的方式,激活老城区商圈的历史文化资源变得尤其重要。尤其是结合年轻消费人群“标签化、圈层化”的特征,挖掘城市“老资源”,更容易让“老商圈”焕发“新活力”。
老故事的全息化展示——用“讲故事”的方式,再现文化历史资源,强化参与度与体验感,讲好城市故事。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红线模式”来讲述自己城市的故事。所谓“红线”,实际上就是城市慢行线路。红线未必都是红色,但一定是按照一定主题,串联起城区的各个重要文化节点。它不仅标识在城市的旅游地图上,还被刷在城区的地面上,让人看得见、摸得着。沿着这条线,人们可以比用GPS还精准的步行方式,去拜访城区里的每一栋有故事的老建筑、每一个有故事的街角。与其他手法相比,画“红线”并不需要昂贵的成本,也不需要大兴土木,但在城市故事讲述的逻辑性、完整性和丰富度上,具备非常明显的优势。
老场景的沉浸式体验——充分挖掘人们向往共振的历史文化场景,打造“穿越感”的沉浸式文化消费体验。因此,许多商业空间转向发掘传统文化,演绎“中式美学”。然而,老城的商圈不仅要深挖并构建国风文化场景,还可以进一步组织演绎活动,带领年轻人真切“穿越”,体验历史事件场景。近年来爆火的开封清明上河园、武汉知音号等都是典型代表。
老文物的生活化再现——让“文物”走进日常,汲取古人的文化艺术灵感,塑造今日的国风美学生活。其中,老文物能够传扬的关键逻辑,就在于要时尚,从而才能让年轻人喜欢,并愿意体验。浙江西塘的汉服文化周,自2013年举办以来,每年吸引超过数十万汉服爱好者、文化传承者参与其中。这令本已是旅游热门的西塘,文旅消费更盛——每当汉服文化周开幕前夕,酒店价格普遍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不少酒店价格涨幅达到200%至400%。
打好先手牌,发挥首店带动效应
01 紧抓城市顶级商圈,发展首店经济
“首店经济”是指一个区域利用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国内外品牌在区域首次开设门店,使品牌价值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
(1)城市核心的顶级商圈是“首店”的试水热土
一座城市中往往存在多个商圈,但商业量级并不相同。其中位于城市核心,量级最高的商圈,就是城市商业资源最丰富、文化基础最深厚的地方,如上海南京路,北京王府井大街,东京银座,纽约第五大道和时代广场等。由于具有城市最顶级的商业号召力与消费活力,因此国际化的商业资源,通常更愿意选择在这些最顶级的商圈聚集,这些顶级核心商圈是消费中心城市打好国际牌的主力。
(2)城市顶级的历史建筑是“首店”的文化背书
现在,很多高值品牌越来越看重地段的人文属性。而在文化价值日益崛起的时代下,商业与文化的结合成为了时代的主流,尤其是历史建筑对商业品牌进行文化价值背书,是很多国际品牌的常用做法。上海市静安区南部的张园,始建于1882年,是上海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种类最多的中后期石库门建筑群,也是上海首个保护性征收改造的城市更新项目。2022年11月,张园西区以海派文化为主题,引入了全球知名品牌体验店。入驻张园的品牌们,以改造后的历史建筑本身为基础,分布在不同的里弄和院中,打破了购物中心的大盒子结构,也突破了那些仿古商业街的空间单调感,加上这些建筑原本的历史文化地位,为那些高端奢侈品牌赋予了新时代上海复古摩登的新潮生活文化价值。
打好生态牌,兑现商业价值
当下,很多发展较早的大城市已经走过了追求绿色开放空间“覆盖率”的公园城市建设阶段。城市公园的打造开始将重点从“覆盖率”转向“魅力度”,进一步关注公园的功能性和吸引力。也就是说,众多城市正从“在城市中建公园”向“把城市变成公园”转变。城市商业也凸显出与“城市公园”紧密结合的趋势来,过去仅仅用于绿化的那些生态空间,如今都迎来了重新挖掘商业消费价值的机会,甚至连新建商业空间,都在以“生态”“公园”作为空间的调性。
01 让生态兑现新商业价值
让城市公园绿地从“有人气”走向“有消费力”。城市绿色空间能提供的不仅仅是“乘凉的地方”,还可以是“价值提升的地方”。
经过多年整治的北京亮马河串联起了北京市中心三里屯、燕莎、蓝港三大商圈,两岸企业由过去“背河经营”转为“拥河发展”,“首店、首牌、首秀、首发”经济促使商圈结构和品牌类型调整升级,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激发了区域经济活力,形成京城东北部地区的一条重要滨水商业带,商业活跃度增长32%。现如今,每逢节假日期间,从亮马河边,再到朝阳公园内部,所有的草地“铺不下一张布”的状态已是常态,火爆的人气令沿线商业人气逐年回暖。
02 让生态成为新消费场景
对于身处大都市“黄金地段”的生态空间而言,选择“在公园里做商业”再合适不过。
这就需要公有空间与私营企业进行合作,利用社会企业来盘活生态空间的商业价值。最典型的如日本在2017年出台的《都市公园法》修正案,正式推出了Park-PFI(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制度。该制度的核心是引入私营主体参与到公园运营中,通过放开一定的商业设施建设限制,让企业能够从中盈利。作为交换,企业要通过对公园和周边进行修缮、开发、运营等方式部分返还收益,用于提升公园品质和魅力度。
03 让生态成为新产业容器
新质生产力,依然是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生态也可以作为新技术、新产业的试验场、应用地,从而推动新技术的更快走向消费市场。北京亮马河沿线就大量运用了前沿光影科技,打造了“文商旅+科技”沉浸式夜游新场景,成功激活城市新空间活力。夜游亮马河不仅成为朝阳区新兴的文旅热点,也为这些新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应用场景、实践舞台。其中,融合了互动、游戏与购物的泡泡玛特城市乐园,获得2023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应用场景十佳案例。
合肥骆岗公园不仅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城市中央公园”为市民提供休闲场地,更是在为合肥这座城市的新质生产力提供应用场景:通过5G技术与无人驾驶设施的全面应用,骆岗公园为全空间无人驾驶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无人应用场景,尤其是作为“低空产业”的领域而言,众多创新团队已经利用这里进行了无数次测试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