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27日在区人大十五届四次会议上)
区长 陈克信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长春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2005年工作回顾
2005年是朝阳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和谐城区建设稳步推进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区纪检委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加快经济发展不动摇,坚持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不动摇,坚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动摇,坚持诚信服务不动摇。全区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各项社会事业成果显著,人居发展环境得到优化,城区形象得以彰显。
一、经济实力持续提升,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按照“工商并重、招商先行、项目领跑、平台早筑、民营主导、政策扶持、服务保障”的思路和打法,我区的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
到2005年底,全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62亿元,同比增长14.5%(按可比价格,下同);全口径工业总产值预计实现22亿元,同比增长2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预计实现17亿元,同比增长39%;全口径财政收入预计实现16.5亿元,同比增长48%,本级财政收入预计实现2.8亿元,同比增长26%,可支配财力预计实现4.6亿元。
招商先行,项目领跑,区域经济总量迅速提升。通过项目包装、组建专业招商小分队、在发达地区设立中介招商机构等各种举措,引进市认定内资14.2亿元,外资2740.4万美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9个。
2005年新建、续建项目59个,投资超亿元的23个,超5000万元的12个。其中工业项目26个,商贸项目23个,房地产项目8个,农业项目2个。长瑞汽车冲压件有限公司与德国本特勒公司合资的轿车热成型保险杠系列产品项目、台湾蓝天电脑集团的百脑汇科技资讯广场项目、长春南方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南郡水云天房地产开发项目等33个投资超千万元的项目,都已实现开工建设或投产见效。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
平台早筑,规划先行,工业发展空间得到拓展。在开发区投资1024万元,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了10平方公里的开发区二期规划,全面落实了省级开发区的各项政策;长春高新汽车饰件有限公司与瑞典普拉斯塔公司投资1800万美元的汽车内饰件生产项目、一汽四环底盘厂与美国阿文美驰公司投资800万美元的汽车法兰盘项目等4户企业实现与国际资金技术的合作。开发区全年共完成招商引资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亿元,预计实现产值20亿元,税收7500万元。
扩大外延,打造特色,商贸服务中心城区建设迈出新步伐。重庆商圈突出“假日经济”及综合服务功能的完善,新世纪鸿源广场的竣工招商、王府井食间隧道美食广场的成功运营,为增加重庆商圈的商流、物流、人流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红旗商圈以欧亚商都和时代百货的扩大经营为动力,人气更旺,商业氛围更浓;投资600万元对同志街“非”字型名品名店街进行了特色打造,出台了13条优惠政策,名品名店已达71户、韩国特色店130余户;西安大路楼宇经济发展迅速。全区楼宇入驻企业达800余户,年营业额总计达16.8亿元,纳税总额达到1.4亿元。建设街、安达街“两纵八横”餐饮娱乐区域保持了良好的经营态势,解放大路金融街的知名度有所提升。
政策扶持,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出台了扶持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优惠政策。开展了重点项目由区级领导包保,做到跟踪服务;每名处级干部负责一户有规模的纳税企业,做到定向服务;对重点企业选派一名后备干部,到企业挂职服务;机关干部每季度开展一次“为企业服务周活动”,实现“全覆盖”服务;设立24小时服务热线,实施全天候服务。打造了26条全民创业街路,开发了3500个就业岗位,培训了2000多名创业人员。启动了30家“绿色早餐”网点建设。目前,全区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已发展到10600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43.4亿元。
调整结构,加大投入,农村经济稳步发展。“1155”工程成果显著,建成了苗木花卉、优质稻米、梅花鹿等10个种植养殖示范区域,培育了100个增收致富示范户,树立了500名增收致富能手,输出了6300名农村剩余劳动力;“三农”服务中心全年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118期,培训13840人次;全年投资770多万元,修建乡村沥青路(水泥路)14.3公里、打配套电机井12眼。有效降低了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积极应对禽流感疫情的威胁,农业总收入预计实现15亿元,同比增长8.7%,农民人均收入预计实现4500元,同比增长9.7%。
二、城区面貌明显改善,人居发展环境得到优化
市政设施建设全面加强。投入1.4亿元,新建、维修道路574条、47万平方米。其中,新铺装巷道447条,面积达45万平方米;维修道路127条,2万平方米。全市巷道改造现场会在我区召开。修建排水(雨水、污水)管线15900延米;投入300余万元,新建水冲公厕20座,翻建旱厕12座,维修公厕230余座次;投资50万元,修建了850座农村生态卫生厕所。
城区环境得到改善。重点对前进大街、延安大路等7条街路、13块空地、42个单位庭院和16个开发(物业)小区进行了绿化改造和建设,有序推进了“绿化进社区”工程。全年植树近5万株,整形4万平方米,彩化2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5.2万平方米,人均占有绿地达到20.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3.1%。投资近700万元,完成了西安大路一期和同志街的夜景观亮化改造工程。加快了棚户区的改造步伐,开发了袁家屯、分水屯、繁荣路、南站棚户区4个地块,面积37万平方米。完成了城区和富锋镇两个烟尘控制区、8个环境噪声达标区、12所绿色学校、11个绿色小区的建设任务,整顿不法排污企业42家,在全市创建了第一个无燃煤区域。
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强了居民生活垃圾日常收运管理,在严管街路和严管区域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保洁;加大了市容规范整治力度,重点清理整治了场外交易、饭店外溢、大排档等行为,拆除违章建筑9652平方米;以“除四害”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活动成果显著。全区有45个社区达到卫生城区标准,在全市评选的11个卫生达标街道中,我区6个街道名列其中,率先在全市实现了卫生城区目标。
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和谐城区建设扎实推进
社区建设成果丰硕。投资1500万元的社区服务大厦正式投入使用,有30个社会公共服务部门、11个政务窗口入驻大厦,为广大市民和企业提供政务、法律、家政、救助等近百项服务;投资200多万元的社区服务网络中心(5181890)建成开通;“六位一体”平台建设有了新的进展,全年共组织各项评议、居民论坛活动130余次,有各类社团民间组织424个,志愿者达到55200人,“道德银行”储户已超过4.7万人。48个社区被我市评为绿色社区,50个社区评为文明社区,南湖街道湖东社区、永昌街道东朝阳路南社区被评为“长春市十大魅力社区”。我区的社区建设工作得到了国家及省市的充分肯定。
城乡社会保障救助体系逐步完善。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全年共举办各项技能培训班35期,开发城镇就业岗位9100个,开发“创业促就业”成功项目240项,新增就业人数7900人,安置城镇各类失业人员5580人,其中“4050”人员2470人。
率先在全省实行了农村低保和农村大病救助,全年发放低保金35万元,大病救助金8.3万元;投资100万元,成立了全省第一家“慈善医院”,有3231户、7084名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得到了医疗救助;认真执行低保新标准,做到应保尽保;投入79.7万元,完成了96户灾民危房的重建工作;“扶贫超市”和“阳光超市”作用发挥良好;积极实施“无因贫辍学教育计划”,全年投入资金9.9万元,共资助贫困学生385人。
教育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完成了希望中学二期建设和明德小学等学校的扩建工程;投资710万元,对农村中小学危房逐一改造,新建校舍10465平方米,维修校舍1929平方米;在“三名”评选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名师、区级学科首席教师、校级学科首席教师为骨干的梯次教育人才结构。我区被评为全省 “教育科研示范区”和全市 “科研引领,整体推进先进区”,全省社区教育工作现场会、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暨德育工作现场会在我区召开。2005年我区中考报名率、及格率、优秀率继续稳居全市之首。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社区卫生建设扎实推进,服务网点达到33个,初步形成了社区卫生“10分钟服务圈”,我区被命名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加强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内涵建设,完成了70名乡医注册工作;启动了“名院长、名医生、名护士”的卫生“三名”工程;强化了公共卫生监督和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成功预防了各类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蔓延。
??文化、体育事业繁荣活跃。成功举办了第三届社区艺术节,组织了吉林省第一场慰问农民工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全区文体活动室达60多处,图书阅览室30多处,全年新建健身路径33条,健身路径总数已达90条,占全市总数近一半;注册运动员达3000多人,我区被评为全省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五服务”得到完善提高。政策生育率达99.8%,出生人口3753人,人口出生率为5.59‰,自然增长率为1.53‰。
同时,完成了“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城区工作有序推进;高质量地完成了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全省民营经济抽样调查试点和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加大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力度,为经济发展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保障;商业集团“打捆改制”工作稳步推进;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被国家命名为实施妇女儿童工作示范区;提前两年完成了朝阳区第二轮区志的编纂工作;人事、审计、人防、老龄、残联、旅游、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民兵武装等事业有了新的进展。
四、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民主法制建设切实加强
深入开展了建设“诚信服务型朝阳”活动,强化了“三为、三优、三全”服务理念。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区政府及驻区12个职能部门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清理了行政审批项目;政务中心增设了服务窗口,提高了政务效能;加快了政府网络建设,积极推进电子政务。
加强了公务员队伍的自身建设。扎实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牢固树立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和为民意识;投入42万元,先后选派110名处级干部到清华大学学习培训;举办了机关干部为企业服务相关知识培训和考试,开展了对全区工作献计献策活动;强化了“为企业服务是政府的职责,为企业服务好是政府的追求”理念,形成了“不懂经济不行,不服务经济不行,不加快发展不行”的良好氛围。
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增加了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认真做好市长公开电话工作,全年共受理市民投诉8815件,办复率100%,办结率98%。
主动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积极与区政协进行协商沟通,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全年办理区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146件,区政协委员提案74件,办复率达到100%,满意率达到99%。
认真开展“四五”普法活动,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合格率达100%。全面开展打造“平安朝阳”的各项工作,维护了全区的社会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我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一年,我们的事业已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这一成果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各民主党派支持与监督的结果,更是全区上下牢固树立“手把红旗不放,甘当第一不让”的精神理念、创新思路、实干兴业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积极投身于朝阳区发展建设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热情支持的区人大、区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向驻区各单位、部队指战员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朝阳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城区经济的发展潜力还没有完全挖掘出来;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机关干部服务经济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等。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进行研究,努力加以解决。
2006年的主要工作和任务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我区在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成功经验基础上,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实现率先发展的加速之年。
2006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税源经济为中心,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重点,以“四大板块”为平台,以诚信服务为主线,以全民创业为动力,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为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的文明城区而努力奋斗。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全区生产总值计划达到74.4亿元,同比增长20%;
全口径工业总产值计划达到24.2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计划达到19.6亿元,同比增长15%;
全口径民营经济增加值计划达到50亿元,同比增长15%;
全口径农业总收入计划达到16.2亿元,同比增长8%;农民人均收入计划达到4950元,同比增长10%;
全口径财政收入计划达到20.1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区本级财政收入计划达到3.4亿元,同比增长21%;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48‰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2006年要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以“四大板块”为平台,突出发展“两大主导、六大重点”经济
我区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可以划分为:以建成区为平台的商贸服务业,以长春朝阳经济开发区为平台的新型工业,以永春镇区域为平台的大专院校、研发孵化、综合服务功能区,以乐山镇区域为平台的都市型观光旅游休闲农业“四大板块”。这“四大板块”要依据不同功能定位,立足各自优势,积极整合资源,努力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经济新格局。
(一)全力壮大“两大主导”经济
一是全面谋划,推动开发区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要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920万元,完善一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亿元,用于二期的道路、给排水和电力扩容工程;设立第二招商局;按照BOOT的方式,拓宽二期建设的融资渠道;计划出资1500万元,收储土地50公顷;清理占而未建企业,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2006年开发区计划实现产值23亿元,引进内资8.5亿元、外资600万美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7亿元,税收1亿元。
二是以“四圈十街”为平台,推动商贸服务经济的提速升级。成立商圈、特色街路管理协调服务委员会,组织协调解决商圈和特色街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重庆商圈要以搞活“假日经济”、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宣传营造商业氛围、增加人流物流为主,提升商圈竞争力,巩固主体商圈地位;红旗商圈要加快详规的制定,整合包装欧亚商都、时代百货周边经济资源,推动商圈的改造升级;桂林商圈以打造长春的“时尚、前卫、特色品牌,青年人购物的首选商圈”为目标,规划建设各类特色街;欧亚卖场商圈要发展会展经济,加大周边环境整治和硬件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包装南站仓储物流项目。
建设、安达餐饮娱乐区域以安达街引进大型餐饮娱乐商家为重点,推进“两纵八横”间全国各地风味小吃的特色经营,着力进行亮化打造;长春韩国商业街要侧重对牡丹街的闲置资源进行招商;同志街要加快名品名店的引进步伐;开运街以发展汽车配件、装饰为方向,加快硬环境改造步伐;西安大路商务街要选派后备干部入驻楼宇挂职服务;解放大路金融街要推进资源整合,为金融企业的进入搭建平台。
发挥土地收益级差效应,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工厂进园区、大学进新区、居民进小区进程,拓展我区商贸服务业的发展空间。
深入开展全民创业活动,扩大“绿色早餐”网点范围,启动社区商业网点建设工程。
(二)积极培育发展房地产、楼宇、都市工业、物流、旅游和农业经济
房地产经济重点启动11块规划占地面积9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项目。2006年房地产开发项目和棚户区改造项目累计投入资金将达到40亿元。加快楼宇经济发展,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使全区楼宇入驻企业达到*900户以上。都市工业要引进研发、创意型企业,积极发展“2.5产业”。物流经济要以朝阳经济开发区和欧亚卖场为基地,明确发展定位,整合物流资源,探索我区物流经济的发展方向。旅游经济要注重旅游资源的包装、推介、开发、建设,重点推动国信集团投资10亿元,以电影文化为主题的“长影不夜城”建设。农业经济要着力于产业结构调整,突出发展蔬菜和畜牧业,力求在基地化、规模化方面有所突破。
二、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实施投资拉动,项目领跑
继续开展委托招商、以商招商、专业招商、会展招商、网上招商;突出抓好项目包装,为赴外招商奠定基础;在北京、上海设立招商办事处;1月份在苏州召开项目推介会,推介45个重点招商项目;进一步完善招商奖励政策。2006年计划引进市认定指标内资16.1亿元,增幅13.4%,外资2970万美元,增幅8.4%。
加强项目建设,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2006年新建、续建项目55个,包括工业项目29个、商贸项目11个、房地产项目15个。其中浙江雅虎汽车零部件项目、长春盛世中华休闲广场综合商业项目、长春乾源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大禹城邦房地产开发一期项目等36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都将实现开工建设。
项目建设是我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举全区之力,突出“服务围绕项目转”,形成人人为项目建设排忧解难的浓厚氛围。4月份,我们将举行大项目开工仪式,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为项目建设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实现31亿元,增幅要达到30%以上。
三、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方向,建设“四大基地”,办好八件实事
建好四大基地。一是壮大畜禽养殖基地。启动乐山镇长兴村肉牛小区、推进十大畜牧养殖基地的建设。二是发展绿色蔬菜基地。建立农丰村、向阳村、兴中村蔬菜基地,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计划达到300公顷。三是培育特色种植业基地。积极发展特种玉米,增加优良水稻的种植面积,推动中草药材的种植,增加西洋参种植面积30公顷。四是建设苗木花卉基地。以柳家村为中心,建成辐射东北、品种优良、规模较大的苗木花卉新品种种植基地。
办好八件实事。一是扩大农村低保范围;二是继续实施“无因贫辍学教育计划”,加快推进农村免费义务教育进程;三是完善农村大病救助、救灾以及扶贫措施;四是对“三镇”敬老院进行改造升级,改善老人的生活居住环境;五是以“三农”服务中心为依托,实施实用技术“百课工程”,为农民增收致富拓宽渠道;六是投资220万元,新打电机井15眼、改造农电线路5公里、修建水渠3.5公里、完成农防林更新改造15公顷;七是修建乡村沥青路(水泥路)20公里,由“村村通”向“屯屯通”延伸;八是投入配套资金,加快农村改水改厕步伐。
四、以精品城区建设为目标,推进“三大工程”
坚持以“城区经济的发展、人居环境的优化、城市形象的提升”为目标,立足精品,加大投入,抓好城市建设与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投资1亿元,改造二环路以内巷道108条,面积5.2万平方米,铺设主次干道方砖步道(含续建)164条,面积40万平方米,实现二环路内全部软硬覆盖。建设固体废弃物处理场,改造旱厕20座,消灭二环路以内的旱厕。
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有序推进“绿化进社区”工程,完成新民大街、南湖大路和新建卫明街、湖光路等10块绿地的绿化任务。全年计划完成绿化面积11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3.2万平方米;重点对桂林、欧亚卖场两大区域实施环境改造,启动安达街、西安大路二期夜景观亮化工程。创建东朝阳路和南湖区域两个高标准的环保模范区域,提升我区环境质量。
国家卫生城创建工程。继续巩固“楼道卫生”、“除四害”、健康教育、“大小保一体化”改革成果,全面提升朝阳区环境卫生水平;重点打造重庆、桂林、红旗三大区域24条标准街路和36个背街小巷管理示范街区;抓好“拆违”工作,清理场外交易、饭店外溢、大排档、露天烧烤。2006年全区55个社区都要达到市级卫生社区标准,争创全省第一个卫生城区。
五、以和谐城区建设为主线,加快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一是发挥社区服务大厦指导、服务、研究中心的作用,根据百姓的需求调整服务内容,使更多的居民受益。发挥“5181890”社区服务网络中心作用,抓好加盟企业及服务项目的管理。发挥社区组织、社团组织、志愿者的作用,对社区孤寡、残疾、特困等弱势群体实施全面包保服务。二是探索社区社会事务科学分类、有序管理,完善社区建设机制。三是有序推进居民自治。借鉴推广各地居民自治的成功经验,深化居民论坛和“三评”活动。
完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打造劳动用工诚信企业,开发就业岗位6000个,安置就业人员8700人;继续发挥“扶贫超市”、“阳光超市”作用,对困难群体实行经常性救助;适时启动城区大病救助机制,推动“慈善医院”良性运转;在社区和村建立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大力促进残疾人就业,健全和完善社区残疾人救助、教育培训、劳动就业、医疗康复、法律服务五大网络;采取市场化运作,推进朝阳区老年公寓项目建设,为城乡老人建设一所高标准的朝阳区老年公寓。
全面繁荣教育事业。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促进改制校向“四独立”方向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教育资源整合,进一步加强非改制校建设,完成宽平小学、铁路二小的改扩建工程,合并西安小学和铁路二小,组建标准化学校;重视农村教育发展,打造乐山教育强镇,努力使23中学和乐山中心校达到一类一级水平;全面实施“阳光德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三名”工程建设,开展好“五名连动”系列活动,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巩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成果,推进社区卫生管理 “信息化”进程;完成永春镇医院异地建设工程,加强23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与管理,整合乡村医生资源,完善人员准入制度,净化农村医疗市场,为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奠定基础;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积极推进文体工作。组织好2006年朝阳区职工田径运动会和中小学生运动会,全力筹办好2006年第十六届全国城区体育工作研讨会;培育特色文化产业,力争完成区文化馆的新建任务。规范文化市场管理,推动我区文化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创建国家优质服务先进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开展“计划生育流动服务车进村入户行”工作,加强流动人口信息网络建设及应用,积极推进计划生育居民自治。
同时,要积极实施“五五”普法,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全面打造“平安朝阳”。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稳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商业企业改革进程。认真做好农业普查的准备工作。加大科技对工农业的扶持力度。积极落实朝阳区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构筑为老奉献工程,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谐推动各项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进步。
六、以诚信服务为保障,加强政府机关自身建设
坚持强化“三为、三优、三全”的服务理念,不断完善为企业服务的六项举措。成立8个经济办公室,使8条经济线的服务工作更加系统、更加清晰、更加专业、更有针对性。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强化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政务大厅功能,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加强市长公开电话工作,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发展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努力创建发展环境最优区。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制度,自觉向人大报告工作,主动听取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的意见,执行人大决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提案,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等人民团体的联系,建立健全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政府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努力形成民主化、科学化的决策机制。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收支预算管理和财政监管,强化政府集中采购功能,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健全监督机制,认真查处以权谋私和违法违纪案件,努力从源头上遏制腐败。
贯彻《国家公务员法》,完善培训、考核体系和奖惩制度,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压缩各种会议和文件,广泛开展建设节约型机关活动,全力打造“务实、敬业、高效、廉洁”的政府机关新形象。
各位代表,当前,我们正处在朝阳区历史上难得的发展机遇期。我们要快马加鞭,乘势前进,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热情支持下,与全区人民一道,不畏艰辛,励精图治,奋勇争先,为建设“经济强区、精品城区、和谐城区、信用城区”,推动朝阳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